最帅气的蝶泳动作基本概述

蝶泳是竞技游泳姿势之一,因为游进中双臂同时经过水面前移,形似蝴蝶飞舞,故得名。

蝴蝶飞舞

又因现代蝶泳的上身躯干和下肢腿部的波浪状摆动,特别像海豚游泳时躯干和尾巴上下摆动的动作,故又称海豚泳。

蝶泳在四种竞技游泳姿势中是最年轻的一种泳式,蝶泳的速度在竟技游泳四种泳姿中仅次于爬泳,蝶泳的主要特点是,身体俯卧在水中,两臂同时并对称地向后划水至大腿两侧,然后出水经空中前移至肩部延长线的前方入水,上身躯干和两腿依次做连贯的波浪状打水动作。

蝶泳技术的三个阶段

蝶泳起源于二十世纪20年代,由蛙泳演变而来,早期蝶泳曾是蛙泳比赛采用的姿势之一。根据历史记载,蝶泳技术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1. 蝶式蛙泳阶段,早期蝶泳于1924年出现于菲律宾,当时人们以蛙泳的腿部动作配合经水面前移和在水下划水的双臂动作,使游速大为改善,1933年,美国人亨利·米尔斯首次在比赛中采用这种姿势,以后很快得到广泛流传,并在竞赛中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蛙泳技术。

2. 蝶泳阶段,为了避免传统蛙泳技术遭到淘汰,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发展游泳运动,国际游联决定自1952年后把蛙泳和蝶泳分为两种各自独立的比赛姿势;从此,蝶泳便成为正规比赛中的又一新设项目。早期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动员仍有不少采用蛙式蝶泳的传统技术,但腿的动作已发展成为以蹬为主、动作幅度小、路线短而频率较快的新型技术。

3. 海豚式蝶泳阶段,1953年匈牙利运动员乔.董贝克在蝶泳比赛中采用了一种形似海豚游泳的打腿新技术,并以1’04”3的成绩首创男子100米蝶泳的世界新纪录,以后,又连续四次打破该项纪录,这种新技术使蝶泳竞技水平大大提高,因而在国际泳坛迅速流传并很快地取代了原有的蛙式蝶泳技术。

蝶泳动作的发展变化

1956年以后,几乎再也没有人使用蛙式蝶泳参加比赛,自海豚泳问世数十年来,技术上已从早期的明显的大波浪姿势逐渐演变为身体较平稳的小波浪、快节奏的现代技术,其中经历了很多变化:

1. 大波浪技术,以董贝克为代表的早期海豚式蝶泳的特点是,游进时身体上下起伏很大,两臂人水后有明显的前伸和停顿,头部位置低于水面,每个动作周期内打腿2~3次,动作节奏慢且不甚连贯,较强调腿的推进作用;

2. 1956年以后,逐步演变为身体姿势较平稳,躯干波浪状动作幅度减小,在每个动作周期内做两次不间断的打水动作,动作节奏较快,在臂腿配合动作中较为突出划臂的作用

3. 60年代初,出现了宽划水和在每个动作周期内一次打腿和一次拖腿相结合的技术

4.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美国运动员、第20届奥运会7枚金牌获得者马·施皮茨为代表的蝶泳高肘技术又风靡世界泳坛,其主要特点为划臂时采用高肘动作,划水路线呈“钥匙洞”形,移臂时保持屈臂高肘姿势,臂划水的加速发力点在推水阶段,同时用力做第二次打腿;

5. 80年代以来,低、平、直的海豚泳姿势取代了上述高肘技术,其主要特点为:移臂时两臂紧贴水面而过,臂直、动作路线短而平;划水加速发力点前移;臂腿配合动作连贯,比赛动作频率较快;游进姿势趋平,身体起伏较小。

现代蝶泳的身体姿势

蝶泳身体姿势也是蝶泳的技术用语,指蝶泳时身体在水中的位置与形状。现代蝶泳的身体姿势的主要特点为,身体俯卧水中,没有固定的位置。由于在游进过程中,上身躯干始终围绕着身体的横轴有节奏地做波浪状摆动,腿部也随着做有规律的上下打腿动作,因而上身躯干各个部分和头部在不断地改变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是蝶泳与其他三种竟技游泳姿势的根本区别。

早期的蛙式蝶泳的身体姿势相对较平稳,在游进时,身体纵轴与水平面约呈20°角,抬头吸气时身体倾斜度比较大。早期的海豚泳以头、肩下压和前伸动作带动躯干和腿做上下波浪状的摆动,并采取早呼吸和早配合的技术结构,身体在水中的姿势呈大波浪起伏状,故又名大波浪海豚泳技术。

现代海豚泳因为以腰部发力带动腿部的鞭状动作,并配合以晚呼吸和晚配合的技术结构,所以身体上下起伏较小,故又称做小波浪海豚泳技术。

关于 lswim

游泳爱好者,常年混迹于各大游泳网站论坛中,学习了不少游泳知识和技巧,发文或者转文旨在分享游泳学习中的经验与方法,与大家共同进步。单项突破,循序渐进,你也可以游出世界冠军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