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泳为什么要保持流线型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外部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

流线型也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

流体在流线型物体表面主要表现为层流,没有或很少有湍流,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流线型可以理解为周围的空气绕着物体运动。

具有流线型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流线型也是游泳运动术语之一,它是指阻力最小的物体形状。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主要是内摩擦和涡旋所形成的粘滞阻力和形状阻力。在速度很小时,阻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内摩擦。在速度较大时,阻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涡旋。

为了避免和减少涡旋的形成,人们研究发现凡是游得的快的鱼类,都具有水滴的形状。通过许多实验,把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比较,了解到这种特殊形状,确能减小或避免涡旋的形成,从而减低流体的阻力,这种形状也就被称为流线型。

前面说到物体在流体运动时会产生涡旋,那么什么是涡旋呢?

涡旋就是常说的漩涡,水流遇到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成水涡。水是具有流动性的,当物体在水中瞬间移动时,那么水的高压区就会向低压区瞬间移动,这时候移动的过程就会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水流,这些水流就会形成常说的涡旋。而且不同的物体形态就会造就涡旋不同的大小,而且低压区的涡旋具有吮吸的作用。
当急速的水流流向一些物体时,就会产生涡流不同的大小,如果物体横截面积很宽,那么涡流就会很大,如果物体横截面积很小,则涡流也会相对减小。

人在游泳时,为了减少阻力,所以要保持身体呈流线型。滑行时手腿要并拢,脚背要绷直,身体保持一定的紧张程度。尽量减少身体对水的横截面,在直线游进中尽量保持身体的稳定平衡,防止身体上下起伏和左右摇摆不定。

中前交叉配合技术,在我们介绍这种技术之前,先看看自由泳周期中的三个分解动作

1、划水:从手臂完全伸展时开始,向后通过身体中线,再划过髋部,达到体侧的整个过程。划水开始时,身体开始从一侧向另一侧转动,结束时身体也刚好完成这次转动。

2、移臂:从手臂出水后,从空中向前移到头的前面,准备入水。移臂时身体介于侧卧和平卧之间,没有转动,只有滑行。

3、入水:是手从头前入水到手臂完全伸展的过程。入水开始时身体开始从一侧向另一侧转动,入水结束时身体转动也结束。

注意,由于两臂是交替划水的,当左臂正好做第三步入水伸展过程时,右臂正好做第一步即划水,以此类推,当左臂开始下一个循环做第一步即划水时,右臂正好做第二步即空中移臂,当左臂开始第二步移臂时,右臂开始入水伸展。

所以,当泳者左臂在划水,右臂在移臂时,身体已经不再是流线型,前臂在水中如同螺丝钉钉尖的支撑点也被剥离,髋关节和躯干传递的力量则被浪费掉了。

要保持前臂伸展的流线型,关键在于改变移臂和划水的时间。

如果在一臂划水之前,另一臂已经开始并完成了移臂动作,泳者就可以几乎一直保持流线型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中前交叉配合技术。

如何练习中前交叉配合技术 要练习好中前交叉配合技术,采取一些“矫枉过正”的方法是有效的。

比如著名的美国游泳教练艾姆迈特?海尼斯曾经提倡过一种“手套想象法”:泳者可以想像在前伸的手上戴着一只宽松的手套,另一条手臂移臂时,手掌沿着前伸手的顶部穿进手套。当手指进入手套时,原本前伸的那只手臂才开始划水,而另一只手继续进入手套,用这种方法将手套在两只手之间转换,就可以尽快学会中前交叉配合技术。

但我们要记住的是,在实际的游泳过程中,两手在相互交替伸展时并不会真正接触,我们的目的只是通过想象,让移臂的手尽量追逐前伸的手,从而保持尽量多时间的流线型,让身姿始终处于有一臂前伸的“螺丝钉”状态。

关于 lswim

游泳爱好者,常年混迹于各大游泳网站论坛中,学习了不少游泳知识和技巧,发文或者转文旨在分享游泳学习中的经验与方法,与大家共同进步。单项突破,循序渐进,你也可以游出世界冠军的风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