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培養一個優秀專業游泳運動員沒有一點點的興趣,我想做的,是讓更多更多的人,安全的在水中,隨便的幹什麼。所以我就說說,游泳基礎這個階段,因為太多的人處於這個階段,還不知危險。
很多人跑來問我:「教練,我會游蛙泳了,我現在想練自由泳,我該怎麼開始練,練什麼?」
早年間,我還沒什麼經驗,上來就開始練自由泳腿,轉頭換氣,費了好大的勁,動作也練不好。後來我發現他有蛙泳換氣還會嗆水,再後來我發現他根本就是在「假呼吸」①,我叫他回去把換氣練好,他說好的,轉身又去練自由泳,還是全身配合游。於是我和他雙雙崩潰。
這叫做水性不好,那水性是什麼呢?
我不想泛泛而談,我想說具體的東西,水性就是,人在水中換氣的自在程度。水性好的,抬頭換氣,轉頭換氣,仰卧換氣,快速換氣,連續換氣,滾翻,跳水等等,都沒有問題,怎麼樣都能來(如果你要嘗試這些,請不要一個人嘗試,叫個人來看著你)。
水性不好的,勉強學會游泳後,在站不到池底的泳池,只有兩個模式,一是手扶岸邊,二是蛙泳。在池邊出發前,要看好路線,免得會與別人發生碰撞,免得轉彎或者掉頭。亂一點點都不行。
泳鏡進水,慌; 與人相撞;慌; 有點浪打到臉,嗆水,大慌; 比基尼掉了,慌…..也就是說,水性不好的人,在水中要時時刻刻想著換氣的事,或者是,只知道抬頭換氣,只知道,哦,抬頭就要換氣了,而不能進一步的分辨,頭抬起來時,嘴巴是在水面上還是還是在水中。於是悲劇經常發生。
看到太多的人,會有蛙泳,卻不能在水中好好的,放心的游泳。這些人,經常靠在池邊,羨慕的感嘆,說這個還是孩子學游泳得快一些呀,我們這些成年人,就是笨手笨腳的。
別這樣,其實小孩開始也笨手笨腳的,只是他們喜歡在水中玩(在淺池)什麼花樣都敢來,沒事還比比漂浮,憋氣,他們喜歡挑戰,經常對大家說,你看我,你們看我,媽媽你看我,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們看我,我可以這樣這樣這樣啦啦啦啦啦。。。他們不怕嗆水鼻子進水,咳嗽幾下抹抹臉就過去了,開心之餘,關於水性的種種技能都是附帶而來的。我不喜歡雞湯文,是因為雞湯常講一堆正面的東西,而故意將負面的隱藏起來不告訴你。所以我要說,小朋友玩嗨了是很恐怖的,在基礎階段的孩子,一定得看著緊緊的。
我有一個學生的家長,想找我練蝶泳,他說:教練啊,你看我蛙泳自由泳仰泳都會了,現在只能練蝶泳了吧,教我蝶泳吧。然後我看他遊了游,自由泳根本就是抬頭換氣,仰泳要戴鼻夾。我和他說:我知道你為什麼會心急著想學,但這個真的急不來,得慢慢的練習。
現在,碰到前來要學自由泳的(接觸多了,我發現他們並不是非常想學自由泳,而是在學會蛙泳後他們還想進步,而又不知道練什麼),我要先檢查他的換氣,再看看會不會踩水,敢不敢跳水,能不能潛水,在泳池中間可不可以歡快的說一兩句話,能不能自在的玩耍,都沒問題的話,我就很開心啦。如果都還生疏,我會說:來練練水性吧。
怎麼練?我們來玩吧~(實際上,還是得和他解釋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有時候,人家還不理,梗著脖子要開始練自由泳…….)關於自由泳,那又是另一個開始。
附:關於假呼吸
假呼吸就是在連續換氣時,在水中沒有呼氣而是憋氣,抬頭時呼氣了,但是又很快的吸氣低頭,呼氣時間過於短促,沒把肺裡面的空氣盡情的呼出來,於是你覺得你換了氣,於是你就一直這樣練,於是你就呼出的氣少,而吸的氣也少,於是你就發現因為肺裡面全是沒呼出去的廢氣而吸氣越來越困難了,練了6~10次之後你覺得怎麼胸口好悶啊,怎麼肺里全是空氣還感覺那麼缺氧啊。
這就是「假呼吸現象」,多是因為緊張而導致在水中呼氣不自然。
一般我教學員,都是連續換10次氣,就OK,但這個假呼吸,是能堅持到10次換氣的,往往在練會了蛙泳的手腿後,開始自己獨立的游泳了,弊端才顯現出來,這樣只能乖乖的回來練換氣了。
所以要將之扼殺在搖籃中。
所以在水中要呼氣。
其實在水中憋氣呼氣都可以啦,但是不能只憋氣或只呼氣,只憋氣容易造成假呼吸,只呼氣·····在水中憋不久。
換氣請經常練習,自己覺得自己還不熟練的,一定要常練習,當然了,也不要死磕,練了那麼百八十次後,可以練練別的內容。
如果你認為你的泳姿已經可以了,接下來的練習就是兩個方面即
1、感覺。我們常聽見體育解說員說一個運動員今天不在狀態,那麼你今天又是否處在良好的狀態哪?我覺得對於一個常去游泳的人來說只要一下水他是很清楚此時的自己是否處在良好的游泳狀態的。感覺是整體狀態里的一個方面,我以前曾經老在為一個問題困惑,那就是為什麼我每次下水的感覺都不一樣?
後來我明白了,原來感覺這東西也是需要「鎖定」的。通過摸索性的練習,你要把最佳的感覺鎖定並長久的保持下去。「感覺」這個詞比較微妙,但較之人跟人之間的「感覺」,要簡單一些——無非就是技巧,技術,也就是借水控水的本領,控制自己心身合一的能力。
2、體質。如果做到了1,那麼剩下的就只有「體質」這一個問題了。
最後總結:游泳用心。